广医五院上线华途手语翻译系统,助力听障人士无障碍看病
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正式实施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,听障女孩黄嘉淋作为“体验官”,使用医院刚刚上线的手语翻译系统,体验听障人士无障碍看病就医的全过程。“整个过程很顺利、轻松,没有障碍。”她轻快打着手语,笑容满面。
记者了解到,广州市黄埔区正在医院、行政服务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场所推进手语翻译系统落地,以满足听障人士在公共场所的信息无障碍需求,实现覆盖后,下一步将在服务场景推广帮助听障、视障人士排队等叫号的震动铃。
黄嘉淋通过手语翻译系统向工作人员提出诉求
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总则,国家采取措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,为残疾人、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、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、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,获取、使用和交流信息,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。
“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信息,我们正在大力推广的手语翻译系统,就是希望能为听障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障碍。”黄埔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宇熙告诉记者,对于听障人士来说,日常看病就医存在严重的交流问题,因此他们希望首先实现他们在医院的无障碍体验。
在医院前台,黄嘉淋打开前台安置的手语翻译系统,视频连线手语翻译老师,并用手语向在线老师表达自己就医的诉求。老师与她用手语沟通的同时,将获得的信息用语音的方式告知前台的导诊护士。
通过这样的远程在线人工翻译方式,护士了解到黄嘉淋因为肩部多日疼痛,前来就医,于是指引她搭乘电梯去往二楼的诊室,并提供给她书面的就诊指引单。来到诊室的黄嘉淋,用手机扫描就诊指引单上的二维码后,视频连线手语翻译老师,医生通过翻译老师的翻译,顺利问询到病情,为黄嘉淋做了针灸,并提醒多个注意事项。
黄嘉淋和医生通过手机连线手语坐席沟通病情
用手语向医生表示谢谢后,黄嘉淋向陪伴在旁的手语翻译林老师感慨:“现在看病顺畅好多了。”据林老师翻译,以前黄嘉淋到医院看病的时候,因为医院很大,人又多,自己在各个环节中没有办法及时找到相关的人员来协助,在与医生交流过程中,只能用纸笔和医生进行交流,而且很多专业名词自己不认识,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在沟通上:“有时候怎么说也说不清,而且后面排队就医的人又多,她既心急,又不好意思。因此不是迫不得已,一般都不愿意到医院来。”林老师笑着说:“她说体验了这个系统后,感到心里很轻松,以后能实现‘看病自由’了。”
“黄埔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这几年有了明显改善。”陈宇熙说,目前该区正以医院为试点,计划未来两三年内能把手语翻译系统覆盖到区内三甲医院、街镇政务中心等,下一步将在银行等机构设置震动铃,帮助听障人士和视障人士排队等叫号。
黄嘉淋和医生通过手机连线手语坐席沟通病情
在他看来,整个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日益加强,而在检察院和残联的牵头下,各部门单位对于特需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日益增强:“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,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。”
内容来源:广州日报